写下此文时,用ng大概一月了。今天特来总结一下。
前提:使用的是angular的1.5.3版本。
1、控制器
控制器内是单纯的函数以及传递数据到视图。原谅自己肤浅的理解。
这里的传递比如说:
控制器内:$scope.data
视图内:ng-repeat=”xxoo in data || yypp”,当data是数组的时候。{{data.name}},data为一个对象的时候。
在repeat嵌套中,子repeat若是想利用父级的$index,可以用$parent.index。
$sce服务,有一个trusHtml的方法,可以插入HTML结构。
2、指令
涉及DOM的操作:
说到这里,实际上还是用了jQuery,因为好用啊!不过引入了jQuery,angular自带的jq就不能用咯。
指令内数据的传递,可以通过控制器内定义,达到数据的同步。
2106.6.3补充
指令scope继承父级,若父级传来的是为空,需要在指令标签上加备用值~
如:
count=”{{count||1}}
不然在指令内的link是无法操作的。
3、服务
用得不多,就是自定义工厂而已。注入控制器内。
4、路由
ui-router
可以配置,进入路由的函数。
onEnter: function ($rootScope) {
$rootScope.currentPage = 1;
$rootScope.totalPage = 2;
}
5、缓存
使用的是$cacheFactory
例如:
appbuilderFactory.factory(‘appCache’, [‘$cacheFactory’, function($cacheFactory) {
return $cacheFactory(‘app_cache’);
}]);
在使用中,一个app公用一个appCache名,但是可以以不同的id作为不同的标记。
6.24更新